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图片新闻
科技助力减损耗,保障苏州“米袋子”
来源: 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发布日期: 2020-08-26 10:48   访问量:

连日的高温对粮食储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当下,苏州粮食与物资储备部门如何从源头上减少粮食损耗,保障苏州人的“米袋子”?

8月25日,记者从苏州市2020年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上获悉,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保障粮食安全、物资安全、生产安全,重点加快绿色生态储粮、智能仓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节粮减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保粮:每年可节粮3000多吨

炎炎夏日,对于粮仓里的稻谷来说,眼下正是最难熬的季节:不仅容易“发烧”生病,而且处在虫害繁殖高峰期,一旦保管不当,损耗的粮食也是不小的数目。

走进张家港粮食购销总公司沙洲中心粮库,明显感觉到阵阵凉意,墙面上的屏幕显示着“温度:22.5℃,湿度:46.0%”,而墙上的一个排风口还源源不断向仓库里传送着冷气。“稻谷下面0.5米的地方还有输送冷气的管道,”该粮库工作人员介绍。据张家港粮食购销总公司副总经理方治介绍,沙洲中心粮库储存粮食5.2万吨,采用“准低温储藏条件下多杀菌素防虫杀虫技术”,与常规保粮相比,晚粳稻收储水分可以由常规保粮的14.5%提升至科技保粮的15.5%,每年可以节粮减损达到100万斤以上。并且,低温储存的粮食品质好,在市场上拍卖轮换时,网拍价格平均要高出市场价3-5分钱/斤,每年可以为总公司创利500万元以上。“科技不但提高了粮食品质,增加了效益,还有效减少粮食损耗,真正实现了‘藏粮于技’。”方治说。

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处处长朱晓东介绍,近年来苏州大力推广科学保粮技术,全市投资1000万元推广低温储粮技术运用,张家港市骨干粮库全面推广“集成化低温储粮智能控制系统”,昆山储备分库试用了氮气储粮技术,相城区粮食储备库采用空气源热泵烘干,为实现粮食储新如新、优粮优储、减少损耗打下坚实的基础。苏州市有11个五万吨左右仓容的地方国有粮库,均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仅所储存的稻谷与传统保粮方式相比每年可节粮3000多吨。

智慧粮库:储粮损耗降至0.2%

记者注意到,如今的粮仓内装上了摄像头。“粮仓里的温度、虫害等情况都可以通过摄像头在电脑上进行监控。”据了解,粮食在储存中需要时刻掌握控制温度、湿度等要素,靠人工只能一项项检测并记录调整。费时费力不说,还相对容易出错。有了“智慧粮库”数字化集成系统,可自动检测粮库内储存环境,绘制出温度、湿度、虫害等曲线图,到达警戒值会自动报警,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据统计,苏州市生产的粮食95%以上都进了粮库或合作社,而现代型粮仓储存粮食的损耗率只有0.2%左右。从农户储粮损耗的8%到现代型粮仓储粮损耗的0.2%,损耗大大减少。

苏州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大力推进"智慧粮食"建设,积极探索粮库管理智能化,先后投资8600万元建成40个信息化项目,市县两级8个平台已投入使用,实现省、市、县平台互联互通,并与苏州市“互联网+监管"平台联通。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发并使用了粮堆表面施药机器人、平仓机器人、巡仓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实现人机对话、粮情分析、监测预警等功能,提高了平整粮面、施药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引进无人机进粮库、进市场,打造高效、智能、快捷的安防监控系统。

科技研发:近两年科研总投资超6亿元

在沙洲中心粮库,一台能在粮仓内自由行走的粮面施药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兴趣。据悉,这是张家港粮食购销总公司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专家等共同设计的机器人工作平台,该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人员作业风险和劳动强度。

以实施科技兴粮战略为抓手,全市粮食与物资储备部门推进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三大载体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市粮食与物资储备部门与江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院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近两年,苏州市粮油加工企业科研总投资超6亿元。

同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积极引导、鼓励从业人员参与科技应用探索。全市粮食与物资储备部门先后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研究生工作站,与南京财经大学合作开展储粮虫害抗性试验,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开展绿色防护剂储粮试验,与航天信息股份公司合作开展智能化平台升级。

(苏报融媒记者大秋文/摄/视频)

相关稿件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